中新網9月20日電 9月19日,管理咨詢公司貝恩公司和智慧物聯網公司G7今日聯合發布《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物流行業正面臨著提升效率的關鍵難題,而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能化管理工具和技術手段,是幫助中國物流企業提升效率的關鍵。
報告顯示,中國公路貨運整體周轉量為610百億噸公裏,重型卡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輕中型卡車保有量超過1400萬輛,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人民幣,已成為世界第壹大公路運輸市場。與之相比,中國物流行業的效率卻並不高,物流費用占GDP的16%,同發達國家10%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貝恩公司全球董事經理成鑫表示:“相比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快遞業,公路貨運行業的發展相對緩慢。在整體市場增長不溫不火的情況下,優秀的運營效率將對物流企業至關重要。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運用大數據管理能夠大幅提升運營水平,幫助企業降本提效。如果物流企業不能充分把握數字技術紅利,他們將錯失壹次快速增長的機會。”
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表示:“物聯網技術是智慧物流的基礎。過去,物流行業的效率提升主要靠不斷地優化設施,比如車輛、倉儲,投入是非常大的。如果物流行業要進壹步提升運營效率,則需要擁有實時數據支持和大數據處理能力,也就是壹個基於數字化、可視化升級到如今的智能化物聯網服務平臺。
貝恩與G7合作,對使用G7系統的50余萬輛貨運車輛的運行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目前中國物流汽運市場的總體格局呈現以下特征:壹、以京津、長三角 、珠三角和成渝為樞紐的運輸網絡已經成型。二、線路繁忙,但是平均速度普遍偏低。三、擁堵情況普遍存在並日趨嚴重,且具有較高的隨機性。
報告指出,中國的擁堵情況具有壹定客觀原因,如汽車保有量增長的速度超越了公路承載能力的提升。但在車隊實際運行中,物流企業可以通過路由動態規劃優化路徑選擇,規避擁堵,提高效率。動態路由規劃從擁堵預判、路線調整和擁堵成因分析的角度大幅度降低了車隊在擁堵方面的風險。通過對車輛位置及行駛速度的分析,數據平臺可以即時發現擁堵並對車隊進行提前警告,並通過路徑規劃、實時語音交互等手段引導車隊選擇最優的行駛路線,從而大幅度提升運作效率。此外,對擁堵路段司機反饋的整合也能夠協助交通管理部門對擁堵成因進行及時分析,加快對擁堵的處理速度。
報告發現,中國在路由實時監控設備的安裝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2015年,我國僅有9%的車隊車輛完成了路由設備的安裝,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20%的裝載率。報告認為,隨著中國向大型車隊的整合,物流科技的完善和車隊管理提供商的發展,動態路由規劃將會日益普及,成為汽運行業的壹劑強心針。
本次報告還對中國市場汽運車隊效益進行了分析,並得出了以下發現:壹、車隊規模的擴大有助於車輛行駛效率提升。二、提升服務水平,從需求端提升車輛利用率。三、通過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提高油耗效率。四、運用大數據提升運營水平,降低油耗。五、安全行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六、通過數據平臺輔助駕駛行為,減少事故率。
基於本次報告的關鍵結論,貝恩向物流與運輸企業提出了進壹步提升競爭力的四點建議:壹、物流企業在進壹步布局優化樞紐與運輸網絡時,應充分考慮各大區域的物流中心分布形態的實際情況及差異化。二、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分析工具對路線進行動態規劃,更合理地規避擁堵,提升物流時效與效益。三、擴大車隊規模進行規模化運營是降低成本的關鍵之壹。四、利用數字化手段實時監測車況並精確管理駕駛行為,是提升車隊效益的另壹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