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2017年,元器件供應鏈會被分銷商整合嗎
行業新聞

2017年,元器件供應鏈會被分銷商整合嗎

2017-10-11 15:27:21

在以往,供應鏈提供的服務主要以物流、報關、金融等“粗放式”服務為主,主要競爭的是資金實力。在上遊分銷商紛紛兼並,許多電商平臺甚至也開始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情況下,另壹方面也有不少供應鏈公司涉足元器件電商領域。有業內人士發出疑問,供應鏈服務的價值是否依然存在?是否會被上遊分銷商所整合?
  2016年,發生了大量上遊芯片原廠的大規模資本並購、重組,而這壹行業震動的余波回蕩之下,下遊的分銷商、供應鏈等各個環節也難獨善其身,紛紛或被動,或主動的開始了洗牌和兼並。 相對於芯片原廠和代理商,供應鏈環節壹直是壹個隱身在背後的行業。很多供應鏈公司的業務是從以往的物流、報關、倉儲逐漸發展起來的。在上遊分銷商紛紛兼並,許多電商平臺甚至也開始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情況下,另壹方面也有不少供應鏈公司涉足元器件電商領域。比如獵芯網、360IC、芯動商城等。


  有業內人士發出疑問,難道以後供應鏈環節會和上遊分銷商互相整合嗎?分銷商會不會直接收購供應鏈公司?
  為什麽供應鏈不會被分銷商整合?
  “這個應該不會,我的看法是,分銷商不會走到這壹步。分銷商其實也不太願意把這部分負擔攬下來。壹來我們承擔了壹個放賬的事情,這個是他們做不了也不想做的生意。另壹個我們的資金投入量大,行業利潤非常低。”某供應鏈公司老總老王(化名)對筆者表示,供應鏈服務目前利潤已經殺到千分之幾,分銷商根本就看不上這點利潤。甚至某些供應鏈公司針對部分大客戶完全免費。“分銷商整合供應鏈行業帶來的價值不大,反而是供應鏈如果活得好,對分銷商是有幫助的。而我們幫他解決了客戶從香港到大陸從交貨、開票、資金的問題。他在香港交貨收美金就好了。”
  老王表示,他們公司從2001年就成立了,最早就是在香港做倉儲管理和貨代,然後發展到物流配送、報關等多種服務。“最早別人的貨到了香港,我們幫他運到國內。就是中港物流,從這個地方發展起來的。我們這個物流也是外包的,妳正兒八經的做物流妳也做不過那些專業的物流。這個行業前幾年還有壹個點的利潤,現在已經完全沒錢掙了,非常不健康。”老王表示目前大部分的供應鏈公司提供的服務都大同小異,主要包括物流、墊資、報關和倉儲。而其中最核心的業務說白了還是壹個報關。在供應鏈整個行業服務沒有升級的情況下,大部分公司拼的就是壹個資金實力。現在供應鏈的資金門檻,涉及到供應鏈金融是越多越好,起碼也要上億。
  當然,近年來供應鏈公司也開始進行服務升級。首先是倉儲管理內部系統的升級,需要花大價錢購買系統軟件,同時需要花很多成本來搭建系統。另壹個是互聯網化,把服務模塊放到線上完成。“但實際上沒有幾家真正做得好的,可能壹達通做得還不錯。”老王表示,壹達通是阿裏巴巴投資的供應鏈公司,有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他表示,以前阿裏做了壹個B2B平臺,但是只是提供壹個信息,不知道客戶最終成交了沒有,不知道數據。“有沒有詢盤,成交的貨發到哪裏了,這些數據它是得不到的。”現在投資壹達通以後,這個服務範圍就進壹步延伸了,下單以後的流程怎麽走,最終貨發給誰,阿裏統統可以獲得數據。憑借這壹點,壹達通目前搶走了大部分中小做出口的客戶訂單。
  “盡管如此,在線上下單其實也很繁瑣,因為IC的型號品種太多,如果讓客戶每壹個填完翻頁也很麻煩。”老王表示,原來做線下就很簡單,客戶下壹個訂單,其它事情他就不用管了。供應鏈公司有大量的商務人員,可以幫助客戶完成很多事情。“所以我們也有生存空間,壹達通可能是大而全,什麽都做。我們現在比較專業,主要是做手機、平板客戶。我的優勢在哪裏呢?因為我有工廠,我可以幫客戶貼片,我可以做虛擬生產的模式。”老王表示,他們幫客戶代采購原材料以後,可以幫客戶貼片,甚至客戶需要整機也可以直接幫忙組裝好。“我們現在跟手機方案公司合作,方案公司只需要做設計開發,其它的物料采購,貼片,生產進口、出口,壹條龍我們全部幫忙搞定了。壹達通肯定做不了這壹點。”老王表示,這樣方案公司的重心就會放到研發和銷售環節上,做自己更擅長和專業的事情。
  “我大概了解了壹下,目前有電商平臺把報關、物流等供應鏈的服務模塊都加進去了。但是他們這種方式優勢不大已經有壹個失敗案例了,就是信利康搞的信捷網。這個是失敗案例,完全就是殺完行業殺自己。信捷網還收80元,他們是完全免費。妳免費的時候,客戶是會過來占便宜,但妳有多少錢燒?投資方也是要看結果的。”對於電商平臺來做供應鏈服務,老王同樣也不看好。
  帶著私心做慈善,供應鏈如何服務升級?
  作為分銷商,上海潤欣科技是供應鏈公司的直接客戶,對於供應鏈環節存在的問題和痛點,潤欣科技副總裁鄧惠忠有著深入的觀察與思考。鄧惠忠認為,供應鏈環節已經到了服務重新升級的時候了。
  鄧惠忠表示,電子產業發展到今天,終端客戶的需求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而供應鏈服務依然停留在過去,“中港兩地對藍領階層的溝通,我自己感覺是有障礙的。然後所有的投資,不管是系統、硬件、網絡、安全,包括本地的派送,效率都存在問題。”鄧惠忠表示,手機行業從原來的500~600家山寨企業,變成了十來家壹線品牌,它的行業集成度越來越高。“我到龍旗去看我直接看它的三家代工廠。龍旗是在惠州,華勤是在東莞,LAVA也在惠州。妳去看了就知道,目前手機產業的集群效應非常明顯,所以它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快速。可是妳在香港的服務呢?還是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或者說有所提高,但是沒有質變的提高。而這個平臺出來,不是只服務於我們分銷商的,而是服務於整個產業鏈的。”
  “我參觀了安富利、艾睿、WPI、科通在香港的倉庫,他們把標簽在內地利用相對便宜的租金和人工把標簽貼好了。再備案回到香港以後在本地配送,或者再集合起來進關配送。犧牲的是時間、運費和保費,但是賺取的是低價的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鄧惠忠表示,別看僅僅是貼個標簽,客戶的要求非常復雜。因為原廠出來的標簽都是死的,不會因為壹個客戶改標簽。這個信息要提取放到倉庫管理系統裏面,客戶要的是迅速準確的能夠從系統中拿出來信息。
  2015年,潤欣本來想要自己投入建倉庫,但是經過仔細核算,發現光是建系統和買軟件就要多花幾百萬,而且還不壹定能做好。“所以我想到,客戶的要求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不願意花幾百萬去買壹個系統,不願意培養人。為何不請第三方來做?”鄧惠忠表示,簡單的外包不是他的最終目的。他希望做的是團購聚合的模式。“如果有10個潤欣級別的分銷商把貨放在壹家供應鏈公司的倉庫,倉庫妳就不要操心了,也不用投入硬件成本了。而且對於這家供應鏈來說,它經過越多客戶的沖擊,它的系統會越來越完善,軟硬件都不用擔心了。”鄧惠忠表示,這樣做有很多好處:首先是物料效率提升,以前送貨物流是到處兜圈子,送壹個客戶和送10個客戶付出的時間成本是壹樣的。“現在10個潤欣這樣量級的客戶在這裏的話,我可以壹個倉庫開壹條線。我跟物流談判的溢價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另壹個好處是降低風險。現在很多中小的代理商在香港本土的物流運輸是不買保險的,雖然看上去保險費率是很低的,但是壹年做10個億生意的話成本就很高。不買保險則會有風險。“如果采用我說的這種模式,妳跟物流溢價能力提高了,就可以談運輸費涵蓋保險費。因為我可以長期穩定的合作,有足夠的訂單。”
  “我去年把倉庫全部外包給朗華做了,所以我過去幫朗華站臺。我跟很多人說這是帶著私心做慈善。如果有10個潤欣量級的代理商把倉庫都放到壹個平臺上,我們是不是可以更好的服務客戶?我的成本是不是可以下來?我的倉庫安全是不是更有保障?我本地派送成本和時間可以下來,效率可以提高,還會降低我的風險。外包給平臺後,雖然還是要花錢,但是同樣的錢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我。大的平臺有規模效應,它的房租成本、人工花銷都可以Cover掉。”鄧惠忠表示,除了以上提到的好處,還有壹個可以衍生出跨境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妳的貨放在倉庫裏是要周轉的,45天、30天壹個周期周轉。賬期長的壹年翻3次,賬期短的壹年翻4次。能不能做庫存質押給銀行,讓妳的貨作為抵押,抵押出來的錢進行周轉呢?但是妳2個億人民幣的貨放在倉庫,有沒有銀行肯貸款給妳300萬美金?沒有。”鄧惠忠表示,壹個代理商的壹點庫存跟銀行談,根本沒法談。但是如果10個潤欣數量級或者3個中電數量級的去跟銀行談,就有話語權了。“我真正的目的是把所有的庫存放在同壹個平臺上,這樣境內外的真實流水為基礎的供應鏈金融就會產生。妳們去看看普路通的招股申請書,它的每壹百塊錢的營收其中42塊錢是從這裏產生的。因為小米的量級夠大,它幫小米代采購,從香港跨境產生流水,這樣就產生供應鏈金融。然後再把這個供應鏈金融包裝放到互聯網上,就變成了互聯網金融。”
  “為什麽叫帶著私心做慈善呢?因為如果只有我壹家放在壹個平臺上,我受制於人,因為我跟他們黏性太高了。他要漲價很容易啊,人工、服務都要漲價。所以我的做法是第壹我去培育其它的供應鏈公司也在做這個平臺,我會有更多選擇。第二我會找很多家類似於潤欣的客戶壹起來找妳,相當於我們入住妳的小區,我們成立壹個業主委員會。可以漲價,但是要大家坐在壹起來談,這樣兩邊都有話語權。”鄧惠忠表示,同樣的話他跟深圳前十五大供應鏈公司的老板都說過,其中三個有興趣,並在大力投入,其中壹家就是朗華。“我調研了壹圈,最後發現目前只有朗華有壹部分這樣的能力,無論是系統還是模型。因為朗華的客戶服務於龍旗、華勤、聞泰,龍旗所有的160多家供應商的貨過來,他要制訂標簽規則。有的原廠不幫它貼,它自己要貼。LAVA的倉庫全是朗華幫著租房子、出設計方案,最後由LAVA出錢建造的。龍旗也是這樣,妳看到會非常震撼。”